「股市大跌钱去哪里」股市大跌亏的钱去哪了
股市大跌钱去哪里
股市大跌亏的钱去哪了
股票大跌钱去哪里了股市大跌,钱被提前止盈的人赚走了。打个比方:股价上涨到20元的时候有人买进,股市继续下跌,在19元的时候也有人买进,一直跌到10元的时候,有的人熬不住,就割肉了。那么亏损的人就是在20元后买进的人,亏得最多的人就是20元买进,在10元割肉的投资者,而赚钱的人是提前在20元上方卖出的人。最终这些钱就流到公司大股东手里、一部分机构、游资和散户投资者的手中。 拓展资料:股市(Stock Market),是股票市场的简称,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包括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两部分。股份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而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盈余者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投资股份公司,谋求财富的增值。交易所市场是股票流通市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交易所会员、证券自营商或证券经纪人在证券市场内集中买卖上市股票的场所,是二级市场的主体。具体说,它具有固定的交易所和固定的交易时间。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股票上市买卖,使原股票持有人和投资者有机会在市场上通过经纪人进行自由买卖、成交、结算和交割。证券公司也是二级市场上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之一,其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投资者买卖股票等证券,并提供为客户保存证券、为客户融资融券、提供证券投资信息等业务服务。场外市场又称店头市场或柜台市场。它与交易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证券交易市场体系。场外交易市场实际上是由千万家证券商行组成的抽象的证券买卖市场。在场外市场交易市场内,每个证券商行大都同时具有经纪人和自营商双重身份,随时与买卖证券的投资者通过直接接触或电话、电报等方式迅速达成交易。作为自营商,证券商具有创造市场的功能。证券商往往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几个交易对象。作为经纪证券商,证券商替顾客与某证券的交易商行进行交易。在这里,证券商只是顾客的代理人,他不承担任何风险,只收少量的手续费作为补偿。在股市中,由于股价的走向取决于资金的运动。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大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操纵股价的涨跌。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实力,采取多种方式制造虚假的行情而从中获利,因而使得股票市场有投机的一面。但这并不能代表股票市场的全部,不能反映股票市场的实质。

股市大跌,钱被提前止盈的人赚走了。打个比方:股价上涨到20元的时候有人买进,股市继续下跌,在19元的时候也有人买进,一直跌到10元的时候,有的人熬不住,就割肉了。那么亏损的人就是在20元后买进的人,亏得最多的人就是20元买进,在10元割肉的投资者,而赚钱的人是提前在20元上方卖出的人。最终这些钱就流到公司大股东手里、一部分机构、游资和散户投资者的手中。 拓展资料:股市(Stock Market),是股票市场的简称,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包括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两部分。股份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而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盈余者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投资股份公司,谋求财富的增值。交易所市场是股票流通市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交易所会员、证券自营商或证券经纪人在证券市场内集中买卖上市股票的场所,是二级市场的主体。具体说,它具有固定的交易所和固定的交易时间。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股票上市买卖,使原股票持有人和投资者有机会在市场上通过经纪人进行自由买卖、成交、结算和交割。证券公司也是二级市场上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之一,其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投资者买卖股票等证券,并提供为客户保存证券、为客户融资融券、提供证券投资信息等业务服务。场外市场又称店头市场或柜台市场。它与交易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证券交易市场体系。场外交易市场实际上是由千万家证券商行组成的抽象的证券买卖市场。在场外市场交易市场内,每个证券商行大都同时具有经纪人和自营商双重身份,随时与买卖证券的投资者通过直接接触或电话、电报等方式迅速达成交易。作为自营商,证券商具有创造市场的功能。证券商往往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几个交易对象。作为经纪证券商,证券商替顾客与某证券的交易商行进行交易。在这里,证券商只是顾客的代理人,他不承担任何风险,只收少量的手续费作为补偿。在股市中,由于股价的走向取决于资金的运动。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大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操纵股价的涨跌。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实力,采取多种方式制造虚假的行情而从中获利,因而使得股票市场有投机的一面。但这并不能代表股票市场的全部,不能反映股票市场的实质。

股票的钱跌的钱哪里去了股市大跌,钱被提前止盈的人赚走了。公司大股东的持仓成本都非常低,如果股东减持,那么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买入后,就可能亏损,赚钱的就是公司股东。机构的资金庞大,卖出股票的方法都比较隐秘,他们赚一点钱后就会抛售股票,而后买入的投资者就成为被割韭菜的对象。 扩展资料: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同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我国A股股票市场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资人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H股,即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香港的英文是HOngKOng,取其字首,在港上市外资股就叫做H股。 N股,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纽约(New York)上市的外资股。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代表满足所有债权偿付要求及优先股东的收益权与求偿权要求后对企业盈利和剩余财产的索取权。

股市大跌,钱被提前止盈的人赚走了。公司大股东的持仓成本都非常低,如果股东减持,那么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买入后,就可能亏损,赚钱的就是公司股东。机构的资金庞大,卖出股票的方法都比较隐秘,他们赚一点钱后就会抛售股票,而后买入的投资者就成为被割韭菜的对象。 扩展资料: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同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我国A股股票市场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资人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H股,即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香港的英文是HOngKOng,取其字首,在港上市外资股就叫做H股。 N股,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纽约(New York)上市的外资股。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代表满足所有债权偿付要求及优先股东的收益权与求偿权要求后对企业盈利和剩余财产的索取权。

股票跌了钱去哪了?那跌下来的钱哪去了? 打个比方,你有一千吨大米,想要出售,那么按照去年的市场价,1吨1万块,你会认为你的大米值一千万,当出售时,大米价格下调为8000元每吨,这时你的大米只值八百万,你会觉得自己亏了200万,其实你的大米仍然在你手里。实际上,以前1000吨大米可以养活1000头猪,现在还是可以。而你所在意的亏损是你从未真正拥有的损失。所以,在你没有卖出手中的股票之前,你都没有真正的损失。在不涉及分红的情况下,只是财富有所转移,股市的价值本身其实没有发生变化。事实上股市的主要是功能重新分配财富和整合调配资源,所以很明显,财富转移到那些高价抛出,低价买入的人手中。扩展资料1.股票是怎样涨起来的?供求关系决定股票的价格,买的多,卖的少,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这时想买就要花费更多的钱。实际股票本身往往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大家的热情高涨的而已。比如,一只股票的市值为100亿元,6个月以后,股票的市值上涨到200亿,看上去是多100亿。事实上这只是账户里数字的变化而已,如果想把这笔钱变现,就需要你的公司真的值这么多钱。如果卖出没有接盘的人,股票价格自然下跌,所以价格只是表象而已。那么有人会问,市场不是已经给出估值了么?事实上股票的估值并不是非常准确,很多都有投机的成本在。2.股票是为什么会下跌呢? 反之,当供大于求,也就是说卖出的人比买入的人多,那么想要快速成交,卖方只有降低价格,当卖方越来越多,股价会根据市场规律自然下跌。
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来思考财富产生于哪里了。首先,公司的上市体现的是公司未来的价值,也就是说,所谓的炒股票,其实就是对上市公司的未来预期。但是这部分未来预期还没有实现,所以这部分财富仍然是虚拟的。是需要广大股民和投资机构共同来投资承担风险并且享受成功后的利润的。首先,假设上市的时候,发行价是1元,然后被炒到10元,已有股票的股民将股票卖出,接着股价下跌,又重新跌回1元。那么,这个时候,钱就被上一波买了股票的股民赚走了。同时,国家和证券公司也从中间赚取了印花税和交易费用。但是我们说,这财富凭空消失了么?并没有,只不过是预期的财富,被人炒作过了头,导致无法变现,最后市场冷静下来,股价就下跌了。举例来说,本来市场上只有100件商品。但是现在有A和B两人,A花了100元买下了这100件商品。然后握在手里,打算囤积居奇。B看到了,觉得我能炒的更好,从A这里花了200块钱买了下来。C发现这个商品涨价速度这么快,赶紧我也来买一点屯着,于是这个商品的价格越来越高。直到有一天,大家慢慢冷静下来,想了想,好像这个商品的实际价值并没有这么高,股市价格就跌了下来。这其中,A和B就是主力,其他买一点屯着的就是股民。
市值蒸发只是个概念的数字,从整个市场来看,并没有钱漏出去。股市大跌,蒸发的钱都去哪了?股市大跌之时,经常听说最近A股市场蒸发了多少万亿市值,或者某只股票受到利空影响的打击,连跌几天下跌,蒸发了多少个亿的市值。"蒸发"这个词很有意思,用的也很有艺术。那么,那些蒸发的钱究竟去哪里了呢?股市的市值是怎样增加的。就是股市有了赚钱效应后,社会各路资金都纷纷入市炒股,甚至还有外资QFII、RQFII等对冲基金入市;而大量外围资金入市买股票,从而把股票的价格给推高了,当股票价格被推高后;再乘以总股本,就是个股的市值了,而A股的总市值就是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股的数量乘以当前的股票价格得出来的数据。而当股价或股市将要下跌之时,往往是散户进场,机构投资者离场。于是,散户们把资金投进股市买股票;但同时,必然会有另外一方把手中的股票卖给你,他就把钱给提走了,散户投进去的钱当然不会消失,只是被其他人带离了股市;而散户进场后持有原先上家的股票,恰巧遇到股市大跌,散户手中的股票的价值也就这样缩水了。那散户赔的钱去哪儿了呢?假如世界只有甲和乙,甲是上市公司,甲发行了1亿股的股份,也就是说甲的全部资产是1亿股的股票,股价是2元每股,总资产是2亿。乙是股民,乙有资金2亿人民币。1、如果这时甲的股价下跌,比如跌到了1元每股,那么甲的总资产会降到1亿,发现了么,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是资产的价值在下跌,但是钱是没有减少的。2、如果乙用2亿元人民币买了甲的股份,也就是甲有了2亿元人民币,而乙得到了1亿股的股份。以此类推,如果股价下跌,甲的存款金额不会减少,但乙的资产却减少了。股市大跌的时候我们的存款其实并没有减少,降低的是我们的资产价值,因为当你买股票的时候你的存款其实已经转变成了股票形式的资产,所以股价下跌,股民亏的并不是真正的钱,而是资产。最简单的逻辑是在流动性中被平摊了,举个例子 假设有这样一支股票,它的价值从5元涨到15元,最后又跌回5元。所以说散户赔的钱被三类人赚走了:上市公司股东:高位减持,赚走大头;极少部分散户:低位买高位卖或超短线操作;券商和国家:赚取佣金和印花税。
你好朋友股票跌了钱去哪里了?这是因为股票也是一种市场的货币。 这次是货币的贬值,如果货币在你手里还是一堆东西。如果他只是跌的情况下,只要你不跑,那就永远还是你的,但是在你当时跌的情况下要抛是说明市场价下调,所以钱就是缩水。钱应该是。不懂,手里赚的有钱最大的股东。也就是什么股票的。原始股东,他可能也得有钱。

那跌下来的钱哪去了? 打个比方,你有一千吨大米,想要出售,那么按照去年的市场价,1吨1万块,你会认为你的大米值一千万,当出售时,大米价格下调为8000元每吨,这时你的大米只值八百万,你会觉得自己亏了200万,其实你的大米仍然在你手里。实际上,以前1000吨大米可以养活1000头猪,现在还是可以。而你所在意的亏损是你从未真正拥有的损失。所以,在你没有卖出手中的股票之前,你都没有真正的损失。在不涉及分红的情况下,只是财富有所转移,股市的价值本身其实没有发生变化。事实上股市的主要是功能重新分配财富和整合调配资源,所以很明显,财富转移到那些高价抛出,低价买入的人手中。扩展资料1.股票是怎样涨起来的?供求关系决定股票的价格,买的多,卖的少,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这时想买就要花费更多的钱。实际股票本身往往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大家的热情高涨的而已。比如,一只股票的市值为100亿元,6个月以后,股票的市值上涨到200亿,看上去是多100亿。事实上这只是账户里数字的变化而已,如果想把这笔钱变现,就需要你的公司真的值这么多钱。如果卖出没有接盘的人,股票价格自然下跌,所以价格只是表象而已。那么有人会问,市场不是已经给出估值了么?事实上股票的估值并不是非常准确,很多都有投机的成本在。2.股票是为什么会下跌呢? 反之,当供大于求,也就是说卖出的人比买入的人多,那么想要快速成交,卖方只有降低价格,当卖方越来越多,股价会根据市场规律自然下跌。
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来思考财富产生于哪里了。首先,公司的上市体现的是公司未来的价值,也就是说,所谓的炒股票,其实就是对上市公司的未来预期。但是这部分未来预期还没有实现,所以这部分财富仍然是虚拟的。是需要广大股民和投资机构共同来投资承担风险并且享受成功后的利润的。首先,假设上市的时候,发行价是1元,然后被炒到10元,已有股票的股民将股票卖出,接着股价下跌,又重新跌回1元。那么,这个时候,钱就被上一波买了股票的股民赚走了。同时,国家和证券公司也从中间赚取了印花税和交易费用。但是我们说,这财富凭空消失了么?并没有,只不过是预期的财富,被人炒作过了头,导致无法变现,最后市场冷静下来,股价就下跌了。举例来说,本来市场上只有100件商品。但是现在有A和B两人,A花了100元买下了这100件商品。然后握在手里,打算囤积居奇。B看到了,觉得我能炒的更好,从A这里花了200块钱买了下来。C发现这个商品涨价速度这么快,赶紧我也来买一点屯着,于是这个商品的价格越来越高。直到有一天,大家慢慢冷静下来,想了想,好像这个商品的实际价值并没有这么高,股市价格就跌了下来。这其中,A和B就是主力,其他买一点屯着的就是股民。
市值蒸发只是个概念的数字,从整个市场来看,并没有钱漏出去。股市大跌,蒸发的钱都去哪了?股市大跌之时,经常听说最近A股市场蒸发了多少万亿市值,或者某只股票受到利空影响的打击,连跌几天下跌,蒸发了多少个亿的市值。"蒸发"这个词很有意思,用的也很有艺术。那么,那些蒸发的钱究竟去哪里了呢?股市的市值是怎样增加的。就是股市有了赚钱效应后,社会各路资金都纷纷入市炒股,甚至还有外资QFII、RQFII等对冲基金入市;而大量外围资金入市买股票,从而把股票的价格给推高了,当股票价格被推高后;再乘以总股本,就是个股的市值了,而A股的总市值就是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股的数量乘以当前的股票价格得出来的数据。而当股价或股市将要下跌之时,往往是散户进场,机构投资者离场。于是,散户们把资金投进股市买股票;但同时,必然会有另外一方把手中的股票卖给你,他就把钱给提走了,散户投进去的钱当然不会消失,只是被其他人带离了股市;而散户进场后持有原先上家的股票,恰巧遇到股市大跌,散户手中的股票的价值也就这样缩水了。那散户赔的钱去哪儿了呢?假如世界只有甲和乙,甲是上市公司,甲发行了1亿股的股份,也就是说甲的全部资产是1亿股的股票,股价是2元每股,总资产是2亿。乙是股民,乙有资金2亿人民币。1、如果这时甲的股价下跌,比如跌到了1元每股,那么甲的总资产会降到1亿,发现了么,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是资产的价值在下跌,但是钱是没有减少的。2、如果乙用2亿元人民币买了甲的股份,也就是甲有了2亿元人民币,而乙得到了1亿股的股份。以此类推,如果股价下跌,甲的存款金额不会减少,但乙的资产却减少了。股市大跌的时候我们的存款其实并没有减少,降低的是我们的资产价值,因为当你买股票的时候你的存款其实已经转变成了股票形式的资产,所以股价下跌,股民亏的并不是真正的钱,而是资产。最简单的逻辑是在流动性中被平摊了,举个例子 假设有这样一支股票,它的价值从5元涨到15元,最后又跌回5元。所以说散户赔的钱被三类人赚走了:上市公司股东:高位减持,赚走大头;极少部分散户:低位买高位卖或超短线操作;券商和国家:赚取佣金和印花税。
你好朋友股票跌了钱去哪里了?这是因为股票也是一种市场的货币。 这次是货币的贬值,如果货币在你手里还是一堆东西。如果他只是跌的情况下,只要你不跑,那就永远还是你的,但是在你当时跌的情况下要抛是说明市场价下调,所以钱就是缩水。钱应该是。不懂,手里赚的有钱最大的股东。也就是什么股票的。原始股东,他可能也得有钱。
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来思考财富产生于哪里了。首先,公司的上市体现的是公司未来的价值,也就是说,所谓的炒股票,其实就是对上市公司的未来预期。但是这部分未来预期还没有实现,所以这部分财富仍然是虚拟的。是需要广大股民和投资机构共同来投资承担风险并且享受成功后的利润的。首先,假设上市的时候,发行价是1元,然后被炒到10元,已有股票的股民将股票卖出,接着股价下跌,又重新跌回1元。那么,这个时候,钱就被上一波买了股票的股民赚走了。同时,国家和证券公司也从中间赚取了印花税和交易费用。但是我们说,这财富凭空消失了么?并没有,只不过是预期的财富,被人炒作过了头,导致无法变现,最后市场冷静下来,股价就下跌了。举例来说,本来市场上只有100件商品。但是现在有A和B两人,A花了100元买下了这100件商品。然后握在手里,打算囤积居奇。B看到了,觉得我能炒的更好,从A这里花了200块钱买了下来。C发现这个商品涨价速度这么快,赶紧我也来买一点屯着,于是这个商品的价格越来越高。直到有一天,大家慢慢冷静下来,想了想,好像这个商品的实际价值并没有这么高,股市价格就跌了下来。这其中,A和B就是主力,其他买一点屯着的就是股民。
市值蒸发只是个概念的数字,从整个市场来看,并没有钱漏出去。股市大跌,蒸发的钱都去哪了?股市大跌之时,经常听说最近A股市场蒸发了多少万亿市值,或者某只股票受到利空影响的打击,连跌几天下跌,蒸发了多少个亿的市值。"蒸发"这个词很有意思,用的也很有艺术。那么,那些蒸发的钱究竟去哪里了呢?股市的市值是怎样增加的。就是股市有了赚钱效应后,社会各路资金都纷纷入市炒股,甚至还有外资QFII、RQFII等对冲基金入市;而大量外围资金入市买股票,从而把股票的价格给推高了,当股票价格被推高后;再乘以总股本,就是个股的市值了,而A股的总市值就是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股的数量乘以当前的股票价格得出来的数据。而当股价或股市将要下跌之时,往往是散户进场,机构投资者离场。于是,散户们把资金投进股市买股票;但同时,必然会有另外一方把手中的股票卖给你,他就把钱给提走了,散户投进去的钱当然不会消失,只是被其他人带离了股市;而散户进场后持有原先上家的股票,恰巧遇到股市大跌,散户手中的股票的价值也就这样缩水了。那散户赔的钱去哪儿了呢?假如世界只有甲和乙,甲是上市公司,甲发行了1亿股的股份,也就是说甲的全部资产是1亿股的股票,股价是2元每股,总资产是2亿。乙是股民,乙有资金2亿人民币。1、如果这时甲的股价下跌,比如跌到了1元每股,那么甲的总资产会降到1亿,发现了么,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是资产的价值在下跌,但是钱是没有减少的。2、如果乙用2亿元人民币买了甲的股份,也就是甲有了2亿元人民币,而乙得到了1亿股的股份。以此类推,如果股价下跌,甲的存款金额不会减少,但乙的资产却减少了。股市大跌的时候我们的存款其实并没有减少,降低的是我们的资产价值,因为当你买股票的时候你的存款其实已经转变成了股票形式的资产,所以股价下跌,股民亏的并不是真正的钱,而是资产。最简单的逻辑是在流动性中被平摊了,举个例子 假设有这样一支股票,它的价值从5元涨到15元,最后又跌回5元。所以说散户赔的钱被三类人赚走了:上市公司股东:高位减持,赚走大头;极少部分散户:低位买高位卖或超短线操作;券商和国家:赚取佣金和印花税。
你好朋友股票跌了钱去哪里了?这是因为股票也是一种市场的货币。 这次是货币的贬值,如果货币在你手里还是一堆东西。如果他只是跌的情况下,只要你不跑,那就永远还是你的,但是在你当时跌的情况下要抛是说明市场价下调,所以钱就是缩水。钱应该是。不懂,手里赚的有钱最大的股东。也就是什么股票的。原始股东,他可能也得有钱。

股市大跌,钱都去哪里了,谁是最终受益者股市大跌钱都去哪里的方向: 1、大股东减持股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通常非常清楚自己股票的实际价值。当发现股价已经上涨了一点,市场很兴奋时,大股东可能会减少他们在二级市场的持股。需要知道的是,大股东持股的成本非常低,往往只有一两块钱,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几十块钱自然会被散户投资者接管。如果股市稍后倒下,蒸发的市值就是大股东减少筹码并转换成现金的钱。2、有先见之明的投资者或大规模投资者,早在股市的低位推进了布局,现在股市已经上升到了高位。他们认为市场前景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但风险正在悄悄到来。他们必须及时兑现账面上的浮动利润。当然,在兑现浮动利润之前,他们不能被认为是在赚钱,但在把他们的筹码投向下一个家之后,这样有先见之明的投资者可以被认为是落袋为安。市值在而股市的蒸发主要是被这个群体带走的。3、机构投资者之前一直在不断推高,将他们的经纪类股、大型金融股、白酒股和科技股拉高,而散户投资者则全部接手,这样机构投资者就可以以高价抬高他们的出货,降低他们的仓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如果a股下跌,市值将被主要机构的高出货转化为现金,投入口袋。4、在股市蒸发的市值,也流向了证券公司的交易佣金和国家税务总局征收的印花税。在股市中证券公司、交易所和税务局都赚取巨额佣金和税收。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12-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但另一方面,“漂亮50”的投资回报率也十分惊人。1970年6月至1972年底,“漂亮50”指数累计上涨89%,相较标普500获得35%超额收益。反观中国,目前消费板块最大的争议点无疑是“估值是否过高”。我们认为,当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其龙头不应该简单地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02 消费股估值模型正在发生变化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而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消费行业的理解在进化。我们以耳熟能详的雀巢公司为例,分析其发展周期中的估值模型切换。作为全球化食品巨头,雀巢公司1989-2000年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PE估值稳定提升;2000-2008年,PE估值与营收增速同步波动;2009年至今,雀巢通过并购整合,业务板块与产品品牌不断壮大和完善,实现了高度稳健的内生增长,估值溢价越来越明显。在2017年,雀巢的PE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5倍,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消费品企业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持续的盈利能力,估值不会下降,反而会屡创新高。纵观整个海外市场,消费龙头进入成熟期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可能趋缓,但估值水平并不会下降。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03 机构抱团消费龙头达到历史高位在目前的中国二级市场,尽管大消费行业估值已然不便宜,但众多机构资金依然保持较高的配置热情。从国内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消费白马的配置热情达到空前水平。从海外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MSCI第三次提升A股纳入比例,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大消费行业占据配置榜首。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后续如何配置?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本文观点总结: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关于资金去向的问题,有几种不同说法,有说本身即是泡沫,被蒸发掉了; 但我更倾向于另外一种观点,即被高位抛出筹码的人们变现了。但股票不全是零和游戏。零和游戏就是有人赔,必有人赚。并且赔的与赚的数值相等,例如赌博、期货。股票是虚拟经济,在股票上涨时,几乎所有人的都赚钱,在股票下跌时,几乎所有人都赔钱。例如,您有一个古董,有专家称值10万元,过一段时间,有人说值100万元,您的财富(虚拟)增加了,但并没有人赔钱。又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说只能值50万,您的财富(虚拟)减少了,但也没有人赚钱。 大盘在狂跌之中,基本没人赚钱,股民们亏的钱,是由于对股票的重新定价。
今年上半年全球股市表现创下2010年以来同期最差:已蒸发一万亿美元。截止7月3日,A股各大指数全线下挫,上证综指累计下跌21.68%,深证成指下跌20.56%,中小板指下跌20.02%,创业板指下跌16.5%。那眼下股市全线暴跌,股市里亏损的钱到底去哪儿了呢?今天筱筱就给大家说道说道。所谓的蒸发是指什么?举个例子:假如你持有的某只股票1000股,成本价20元,一个月后现价10元,于是,我们说你手里的股票亏损了1万元,而同时股市蒸发了1万元。我们都知道蒸发的是钱,但又不尽然。钱是人类制造的用来量化价值的商品。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其实在股市里,大家把“股票值多少钱”和“股市里流动的资金”搞混了。很多人认为股票值多少钱,股市里就有同样数量的钱,当股价下跌了50%,就等价于50%的钱也不见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你有一个西瓜,今天卖10块一个,明天降价卖2块一个,西瓜其实还是在你手上,只是从价值上来看你损失了1块,这就是蒸发。因此,股票本身是一种商品,股票贬值等同于损失,并不是有钱蒸发了。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当你持有的某只股票6月上涨了20%,7月下跌了25%,那这也就是纸上富贵,并没有发生真正的金钱损失。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而当你发生真实的买卖才会造成亏损。钱到底流向了哪些渠道?股市蒸发的钱其中一部分是“虚拟”的,但确实有很多钱流向了四个渠道。交易成本:印花税收+佣金+过户费①印花税:目前A股市场的印花税只在股票卖出时单边征收,为卖出总额的千分之一,国家默认的费率,不可更改。②佣金:市场上默认的最高佣金为买卖金额的千分之三,一般可以在券商处下调佣金水平,最低可以至万分之二,买卖双边征收,佣金低于5元的按5元征收。比如你买了1000元股票,实际佣金应该是2元,但是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③过户费:沪市交易按成交金额0.02‰元人民币计收(双向收取),深圳证券交易市场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过户费用。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①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不仅是新上市公开发行募集的资金,后续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配股、可转债等手段筹资。②“大小非”。“ 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在一定时间后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解禁后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 “大非”“小非”往往可以利用股民的钱在高位套现离场。3.“投资高手”、游资、热钱赚钱的“投资高手”多数是掌握市场信息者,还有证券公司或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员,尤其是操盘人等。他们会选择某一时机“暗渡陈仓”,最终让钱落到自己的腰包。而游资、热钱,由于这部分资金较大,在某些程度上有能力左右股价。4.极个别的散户一般来说,拥有庞大资金、强大团队、丰富的第一手消息的大机构,更有可能是股价下跌前及时退出的赢家。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散户,变成了从几万元到上亿资产的投资幸运高手。参考资料:股市暴跌后,市场里的钱去了哪里?

股市大跌钱都去哪里的方向: 1、大股东减持股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通常非常清楚自己股票的实际价值。当发现股价已经上涨了一点,市场很兴奋时,大股东可能会减少他们在二级市场的持股。需要知道的是,大股东持股的成本非常低,往往只有一两块钱,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几十块钱自然会被散户投资者接管。如果股市稍后倒下,蒸发的市值就是大股东减少筹码并转换成现金的钱。2、有先见之明的投资者或大规模投资者,早在股市的低位推进了布局,现在股市已经上升到了高位。他们认为市场前景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但风险正在悄悄到来。他们必须及时兑现账面上的浮动利润。当然,在兑现浮动利润之前,他们不能被认为是在赚钱,但在把他们的筹码投向下一个家之后,这样有先见之明的投资者可以被认为是落袋为安。市值在而股市的蒸发主要是被这个群体带走的。3、机构投资者之前一直在不断推高,将他们的经纪类股、大型金融股、白酒股和科技股拉高,而散户投资者则全部接手,这样机构投资者就可以以高价抬高他们的出货,降低他们的仓位。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如果a股下跌,市值将被主要机构的高出货转化为现金,投入口袋。4、在股市蒸发的市值,也流向了证券公司的交易佣金和国家税务总局征收的印花税。在股市中证券公司、交易所和税务局都赚取巨额佣金和税收。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12-1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但另一方面,“漂亮50”的投资回报率也十分惊人。1970年6月至1972年底,“漂亮50”指数累计上涨89%,相较标普500获得35%超额收益。反观中国,目前消费板块最大的争议点无疑是“估值是否过高”。我们认为,当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其龙头不应该简单地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02 消费股估值模型正在发生变化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而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消费行业的理解在进化。我们以耳熟能详的雀巢公司为例,分析其发展周期中的估值模型切换。作为全球化食品巨头,雀巢公司1989-2000年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PE估值稳定提升;2000-2008年,PE估值与营收增速同步波动;2009年至今,雀巢通过并购整合,业务板块与产品品牌不断壮大和完善,实现了高度稳健的内生增长,估值溢价越来越明显。在2017年,雀巢的PE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5倍,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消费品企业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持续的盈利能力,估值不会下降,反而会屡创新高。纵观整个海外市场,消费龙头进入成熟期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可能趋缓,但估值水平并不会下降。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03 机构抱团消费龙头达到历史高位在目前的中国二级市场,尽管大消费行业估值已然不便宜,但众多机构资金依然保持较高的配置热情。从国内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消费白马的配置热情达到空前水平。从海外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MSCI第三次提升A股纳入比例,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大消费行业占据配置榜首。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后续如何配置?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本文观点总结: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关于资金去向的问题,有几种不同说法,有说本身即是泡沫,被蒸发掉了; 但我更倾向于另外一种观点,即被高位抛出筹码的人们变现了。但股票不全是零和游戏。零和游戏就是有人赔,必有人赚。并且赔的与赚的数值相等,例如赌博、期货。股票是虚拟经济,在股票上涨时,几乎所有人的都赚钱,在股票下跌时,几乎所有人都赔钱。例如,您有一个古董,有专家称值10万元,过一段时间,有人说值100万元,您的财富(虚拟)增加了,但并没有人赔钱。又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说只能值50万,您的财富(虚拟)减少了,但也没有人赚钱。 大盘在狂跌之中,基本没人赚钱,股民们亏的钱,是由于对股票的重新定价。
今年上半年全球股市表现创下2010年以来同期最差:已蒸发一万亿美元。截止7月3日,A股各大指数全线下挫,上证综指累计下跌21.68%,深证成指下跌20.56%,中小板指下跌20.02%,创业板指下跌16.5%。那眼下股市全线暴跌,股市里亏损的钱到底去哪儿了呢?今天筱筱就给大家说道说道。所谓的蒸发是指什么?举个例子:假如你持有的某只股票1000股,成本价20元,一个月后现价10元,于是,我们说你手里的股票亏损了1万元,而同时股市蒸发了1万元。我们都知道蒸发的是钱,但又不尽然。钱是人类制造的用来量化价值的商品。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其实在股市里,大家把“股票值多少钱”和“股市里流动的资金”搞混了。很多人认为股票值多少钱,股市里就有同样数量的钱,当股价下跌了50%,就等价于50%的钱也不见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你有一个西瓜,今天卖10块一个,明天降价卖2块一个,西瓜其实还是在你手上,只是从价值上来看你损失了1块,这就是蒸发。因此,股票本身是一种商品,股票贬值等同于损失,并不是有钱蒸发了。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当你持有的某只股票6月上涨了20%,7月下跌了25%,那这也就是纸上富贵,并没有发生真正的金钱损失。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而当你发生真实的买卖才会造成亏损。钱到底流向了哪些渠道?股市蒸发的钱其中一部分是“虚拟”的,但确实有很多钱流向了四个渠道。交易成本:印花税收+佣金+过户费①印花税:目前A股市场的印花税只在股票卖出时单边征收,为卖出总额的千分之一,国家默认的费率,不可更改。②佣金:市场上默认的最高佣金为买卖金额的千分之三,一般可以在券商处下调佣金水平,最低可以至万分之二,买卖双边征收,佣金低于5元的按5元征收。比如你买了1000元股票,实际佣金应该是2元,但是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③过户费:沪市交易按成交金额0.02‰元人民币计收(双向收取),深圳证券交易市场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过户费用。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①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不仅是新上市公开发行募集的资金,后续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配股、可转债等手段筹资。②“大小非”。“ 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在一定时间后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解禁后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 “大非”“小非”往往可以利用股民的钱在高位套现离场。3.“投资高手”、游资、热钱赚钱的“投资高手”多数是掌握市场信息者,还有证券公司或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员,尤其是操盘人等。他们会选择某一时机“暗渡陈仓”,最终让钱落到自己的腰包。而游资、热钱,由于这部分资金较大,在某些程度上有能力左右股价。4.极个别的散户一般来说,拥有庞大资金、强大团队、丰富的第一手消息的大机构,更有可能是股价下跌前及时退出的赢家。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散户,变成了从几万元到上亿资产的投资幸运高手。参考资料:股市暴跌后,市场里的钱去了哪里?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但另一方面,“漂亮50”的投资回报率也十分惊人。1970年6月至1972年底,“漂亮50”指数累计上涨89%,相较标普500获得35%超额收益。反观中国,目前消费板块最大的争议点无疑是“估值是否过高”。我们认为,当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其龙头不应该简单地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02 消费股估值模型正在发生变化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而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消费行业的理解在进化。我们以耳熟能详的雀巢公司为例,分析其发展周期中的估值模型切换。作为全球化食品巨头,雀巢公司1989-2000年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PE估值稳定提升;2000-2008年,PE估值与营收增速同步波动;2009年至今,雀巢通过并购整合,业务板块与产品品牌不断壮大和完善,实现了高度稳健的内生增长,估值溢价越来越明显。在2017年,雀巢的PE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5倍,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旦消费品企业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持续的盈利能力,估值不会下降,反而会屡创新高。纵观整个海外市场,消费龙头进入成熟期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可能趋缓,但估值水平并不会下降。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03 机构抱团消费龙头达到历史高位在目前的中国二级市场,尽管大消费行业估值已然不便宜,但众多机构资金依然保持较高的配置热情。从国内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消费白马的配置热情达到空前水平。从海外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MSCI第三次提升A股纳入比例,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大消费行业占据配置榜首。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后续如何配置?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本文观点总结: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关于资金去向的问题,有几种不同说法,有说本身即是泡沫,被蒸发掉了; 但我更倾向于另外一种观点,即被高位抛出筹码的人们变现了。但股票不全是零和游戏。零和游戏就是有人赔,必有人赚。并且赔的与赚的数值相等,例如赌博、期货。股票是虚拟经济,在股票上涨时,几乎所有人的都赚钱,在股票下跌时,几乎所有人都赔钱。例如,您有一个古董,有专家称值10万元,过一段时间,有人说值100万元,您的财富(虚拟)增加了,但并没有人赔钱。又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说只能值50万,您的财富(虚拟)减少了,但也没有人赚钱。 大盘在狂跌之中,基本没人赚钱,股民们亏的钱,是由于对股票的重新定价。
今年上半年全球股市表现创下2010年以来同期最差:已蒸发一万亿美元。截止7月3日,A股各大指数全线下挫,上证综指累计下跌21.68%,深证成指下跌20.56%,中小板指下跌20.02%,创业板指下跌16.5%。那眼下股市全线暴跌,股市里亏损的钱到底去哪儿了呢?今天筱筱就给大家说道说道。所谓的蒸发是指什么?举个例子:假如你持有的某只股票1000股,成本价20元,一个月后现价10元,于是,我们说你手里的股票亏损了1万元,而同时股市蒸发了1万元。我们都知道蒸发的是钱,但又不尽然。钱是人类制造的用来量化价值的商品。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其实在股市里,大家把“股票值多少钱”和“股市里流动的资金”搞混了。很多人认为股票值多少钱,股市里就有同样数量的钱,当股价下跌了50%,就等价于50%的钱也不见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你有一个西瓜,今天卖10块一个,明天降价卖2块一个,西瓜其实还是在你手上,只是从价值上来看你损失了1块,这就是蒸发。因此,股票本身是一种商品,股票贬值等同于损失,并不是有钱蒸发了。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当你持有的某只股票6月上涨了20%,7月下跌了25%,那这也就是纸上富贵,并没有发生真正的金钱损失。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而当你发生真实的买卖才会造成亏损。钱到底流向了哪些渠道?股市蒸发的钱其中一部分是“虚拟”的,但确实有很多钱流向了四个渠道。交易成本:印花税收+佣金+过户费①印花税:目前A股市场的印花税只在股票卖出时单边征收,为卖出总额的千分之一,国家默认的费率,不可更改。②佣金:市场上默认的最高佣金为买卖金额的千分之三,一般可以在券商处下调佣金水平,最低可以至万分之二,买卖双边征收,佣金低于5元的按5元征收。比如你买了1000元股票,实际佣金应该是2元,但是不到5元都按照5元收取。③过户费:沪市交易按成交金额0.02‰元人民币计收(双向收取),深圳证券交易市场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过户费用。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①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不仅是新上市公开发行募集的资金,后续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配股、可转债等手段筹资。②“大小非”。“ 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在一定时间后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解禁后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 “大非”“小非”往往可以利用股民的钱在高位套现离场。3.“投资高手”、游资、热钱赚钱的“投资高手”多数是掌握市场信息者,还有证券公司或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员,尤其是操盘人等。他们会选择某一时机“暗渡陈仓”,最终让钱落到自己的腰包。而游资、热钱,由于这部分资金较大,在某些程度上有能力左右股价。4.极个别的散户一般来说,拥有庞大资金、强大团队、丰富的第一手消息的大机构,更有可能是股价下跌前及时退出的赢家。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散户,变成了从几万元到上亿资产的投资幸运高手。参考资料:股市暴跌后,市场里的钱去了哪里?

股票下跌时,股民亏的钱去哪了?当股票下跌的时候,股民亏的钱已经缩水了,你也可以理解为蒸发了。在股民购买股票的时候,因为股票的价值本身会比公司所产生的利润多,这就意味着股票的价格本身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泡沫,我们可以把这种泡沫理解为一种信用预期。在这种信用预期实现之前,当前公司的业务利润和行为预期之间的距离就叫做市盈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股票出现了剧烈下跌和回调的时候,股民的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一、你需要明白股票的价值本身并不是公司的实际价值。当我们提到一个股票的市值为一个亿的时候,这并不是意味着公司的实际资产是一个亿,而是意味着大家对这个公司的业务预期是一个亿。因为大家普遍比较看好这个公司的业务发展,所以大家会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这就意味着大家对这个公司的心理预期非常高,这个心理预期最终会体现在股票的价格上。二、股票下跌的时候会导致股民的钱缩水。在股民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把股票的价格推高之后,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市场上的股票也不可能一直上涨。当有人套现离场或出现市场波动的时候,股票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对于那些晚进场的股民来说,他们的钱自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三、你可以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新的财富分配。对于众多购买同一个股票的股民来说,股票上涨和下跌的过程正是财富分配的过程。有些人会在低位购买相关股票,有的人会在高位追涨杀跌。正是因为大家所持有的股票的成本不同,所以大家的投资行为才会出现亏损和盈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股民的钱会随着股票的下跌而缩水,股民的钱也会随着股票的上涨而出现一定的泡沫。
被上市公司赚走了,还有一部分佣金或者是印花税,被国家以及券商赚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散户会赚钱。
一般都会被庄家或者是上市公司赚走,只有5%的散户会从中赚一些钱,券商和国家可以从中赚印花税或者是佣金。
钱并没有流失,股票下跌是股票的市值下降了,钱还在股市里面。

当股票下跌的时候,股民亏的钱已经缩水了,你也可以理解为蒸发了。在股民购买股票的时候,因为股票的价值本身会比公司所产生的利润多,这就意味着股票的价格本身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泡沫,我们可以把这种泡沫理解为一种信用预期。在这种信用预期实现之前,当前公司的业务利润和行为预期之间的距离就叫做市盈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股票出现了剧烈下跌和回调的时候,股民的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一、你需要明白股票的价值本身并不是公司的实际价值。当我们提到一个股票的市值为一个亿的时候,这并不是意味着公司的实际资产是一个亿,而是意味着大家对这个公司的业务预期是一个亿。因为大家普遍比较看好这个公司的业务发展,所以大家会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这就意味着大家对这个公司的心理预期非常高,这个心理预期最终会体现在股票的价格上。二、股票下跌的时候会导致股民的钱缩水。在股民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把股票的价格推高之后,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市场上的股票也不可能一直上涨。当有人套现离场或出现市场波动的时候,股票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对于那些晚进场的股民来说,他们的钱自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三、你可以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新的财富分配。对于众多购买同一个股票的股民来说,股票上涨和下跌的过程正是财富分配的过程。有些人会在低位购买相关股票,有的人会在高位追涨杀跌。正是因为大家所持有的股票的成本不同,所以大家的投资行为才会出现亏损和盈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股民的钱会随着股票的下跌而缩水,股民的钱也会随着股票的上涨而出现一定的泡沫。
被上市公司赚走了,还有一部分佣金或者是印花税,被国家以及券商赚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散户会赚钱。
一般都会被庄家或者是上市公司赚走,只有5%的散户会从中赚一些钱,券商和国家可以从中赚印花税或者是佣金。
钱并没有流失,股票下跌是股票的市值下降了,钱还在股市里面。
被上市公司赚走了,还有一部分佣金或者是印花税,被国家以及券商赚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散户会赚钱。
一般都会被庄家或者是上市公司赚走,只有5%的散户会从中赚一些钱,券商和国家可以从中赚印花税或者是佣金。
钱并没有流失,股票下跌是股票的市值下降了,钱还在股市里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